WFU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超音波監測下乾針搞定半年打嗝

26歲男性,每天早上睡醒後開始打嗝到中午已經半年,當然吃不下早餐,食慾不振,瘦了不少。期間到醫院做過各種檢查均正常,吃中藥或西藥皆無法改善。

初診時,脈象顯示右關弦按之無力,肌筋膜脈學顯示,為腹直肌受傷引動代償之脈象。腹診發現右上腹有壓痛點,與病人討論過後,決定在超音波監測下進行乾針治療,引發腹直肌收縮解除肌痛點。




一次即治癒,皆未復發,最近因感冒回診,三個月來長了不少肉,更帥了。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年輕中醫師一畢業就趕快來學肌筋膜脈學喔!

#中醫紅海時代,年輕人要如何安身立命,在一片醫美和減肥的風潮下,保有自己治病的初衷,奠定自己的病人群?


學習肌筋膜脈學是一個可行的路。西醫的肌筋膜症候群是比較新的一個學門。像我是2000年畢業的,並接受訓練成為家醫專科醫師,但基本上在養成過程中沒有接受到這方面的正式訓練。肌筋膜的知識都是自己進修、看書並臨床體會學習而來。(這個現象到現在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啦!學校沒有教,別人不會我們會,這就是年輕人的機會!)

許多上過課的學員,憑著肌筋膜脈學的加持,已經在兩三年內找到了死忠病人群,也對自己的醫術和治療過程產生了信心。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工作坊上課間隔一個月在做什麼?

有不少國外的醫師問我,工作坊每個月上一次課實在拖太久,能不能改成連續三天,一次把全部的內容講完。

抱歉不行喔!走馬看花不是我們的風格。因為肌筋膜脈學雖然是簡單明瞭,其實並不容易,(當然,要學會一個厲害的東西哪有那麼簡單);想要熟悉肌筋膜的脈象、熟練理學檢查、還有得到乾針技術的訣竅,是需要花時間的。所以我們不建議學生來上工作坊(事實上目前也不受理),因為學員必需要有自己的病人,才能在實際的門診中應用和體會。

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2024肌筋膜脈學回娘家活動記錄

讀書會/工作坊/回娘家,是肌筋膜脈學教育中的三大版圖,很高興終於在2024年的9月22日辦了回娘家活動,首次完成了這個拼圖。有了回娘家之後,工作坊不再是上完就結束的一場買賣,從工作坊畢業的學員們,可以持續進修,可以回廠檢定,可以有戰友幫忙修復勞累的心和受損的軀體,感受到娘家的支援和後盾。

2024年的肌筋膜脈學回娘家,在台北市的犇亞會議中心舉辦,並設定了六大主題,並延請到重量級的講師:




1.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醫角色與對策(從基礎到臨床)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肌筋膜脈學回娘家2024_陳冠宇醫師

"乾針技術的提升、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醫介入的角色與吞嚥障礙問題等都是很值得省思與需要update的內容,整合中醫西醫的觀點,以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全為主軸出發,21世紀的中醫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樣貌守護的大家。"


9月22日 星期天 老陳沒上班但也沒閒著,參加了 #肌筋膜脈學回娘家 的這場盛會,與全國各地肌筋膜脈學高手醫師們再度齊聚一堂,中西醫交流華山論針,好吸取各方高手的功力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工作坊學員課後回饋_桃園張醫師(第四屆)

 1.大方向上都很好,臨床也很好用,根據脈象找到問題的準確度也挺高的,患者常常感到驚艷。

2.我目前有一些問題,有一些患者,症狀及脈象可能指出有一塊肌肉有問題,但是他不太容易引發LTR,而且針進去後,入針手感不太依樣,很像是整團肌肉都是橡皮擦,而不像其他患者,會是先柔軟質地,然後才遇到阻礙及。

3.尺脈沉的患者挺多的,但是臨床上,不太容易馬上辨別出到底是哪裡出問題,骨盆?小腿?足弓?

4.老師上課的講義及簡報,有跳出說「肌筋膜乾針」不適合的地方,不過老師在我這梯都沒有提到,想要深入了解。

然後我真的想跟老師學習內科~因為目前用藥及針法,會是兩套系統,如果能夠知道老師開藥的想法,會比較好融合兩者。(桃園.張醫師)

-----------------------------------------------------------------------------------------------------

工作坊學員課後心得回饋_台北廖醫師(第二屆)

覺得要學會學長的技術有很多環節

1. 上課的時候學長直接抓有病脈的學員來給大家把脈,當時其實很有感覺也很精準,但是跟診的時候,很多複合的脈相,真的是要常常在旁邊跟診聽學長解釋才能理解。也很多時候摸不出學長畫出的脈圖,這點是覺得比較前端就遇到的困難。或許在把脈和畫脈圖的標準化上,學長在工作坊可以再更多具體的教學

2. PE的檢查,學長也講得很清楚,但自己如果不常練習就會不熟練

3. 找激痛點的觸診及針刺手法非常重要,也是跟診後慢慢被學長叼才掌握。這個部份覺得也可以列為工作坊加強手把手教學的重點。

4. 學長在臨床上通常處理不會是單一肌肉,一個主要問題肌肉處理完後,會把拮抗、代償的肌肉都解一解,一組一組的概念或許可以幫學員整理和講解。

自從學了學長的技術,改變看病思路很多,獲益良多。工作坊因為資訊量太大,真的需要慢慢練習摸索消化,跟別的課程相比,我覺得教學上已經很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