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國外的醫師問我,工作坊每個月上一次課實在拖太久,能不能改成連續三天,一次把全部的內容講完。
抱歉不行喔!走馬看花不是我們的風格。因為肌筋膜脈學雖然是簡單明瞭,其實並不容易,(當然,要學會一個厲害的東西哪有那麼簡單);想要熟悉肌筋膜的脈象、熟練理學檢查、還有得到乾針技術的訣竅,是需要花時間的。所以我們不建議學生來上工作坊(事實上目前也不受理),因為學員必需要有自己的病人,才能在實際的門診中應用和體會。
而針對23處肌肉的脈象和知識,我們也會在三次的上課中,分批的講解和實作練習,事實上有些學員還覺得說,東西太多,三天無法完全吸收,是不是可以開成更長的課程,多幾次上課慢慢講慢慢練。也有一些學員,覺得第一次的課程沒有吸收完全,而又回來復課的。(二次的學費加起來實在不少錢,但這也代表,在學員的心目中,這個技術是完全值得這個價位)
所以,三天的課程,中間各相隔一個月,是在濃縮、效率、學習成果、與時間金錢成本的多重拉扯中,做出的最優選擇。
那為什麼要相隔一個月呢?我們會要求學員們,在這一個月的空檔中,把臨床遇到的,有使用到肌筋膜脈學乾針技術的患者,畫下治療前後的脈圖,並上傳到工作坊的群組之中,我們會針對學員的醫案/作業,認真仔細的回應和給予建議。(圖片已經過解析度處理/看不到個資),唯有這樣現學現賣+現場指導,才能讓大家以最高的效率學會這門技術。
因此這三天的課程,其實是初階→中階→高階;我們教了技術,然後用一個月的時間,讓大家適應、練習、及發酵;一個月後再回來,在上次的基礎上再往繼續升級;醬子上課有沒有壓力,坦白說會有的,但是認真到靠北就是我們的風格。
從作業的脈診圖和治療前後反應中,我們能看到學員的問題,找到他技術執行上的缺失予以糾正,或者,針對病情的盲點,給予接下來的診療建議;往往依照著我們的建議,病人在下次回診都能得到更多的改善,學員也因此信心大增!
肌筋膜脈學和乾針技術,可以貫穿中醫內科和傷科的治療思路,不管你是要做內科、做針灸、傷科、做浮針、做手法、 做針刀、做乾針……都可以得肌筋膜脈學提供的知識中,把病人看的更情楚,從而提昇你原本的技術。
年輕的中醫師不用怕,我們有最強大的講師群、助教群,還有很多上過課的學長學姐,可以幫助你用這套技術,在迷茫的中醫塵世中立足!有志把自己的中醫能力加外掛的朋友,來參加工作坊吧!
追蹤粉絲專頁:肌筋膜脈學中醫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