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歸原是中醫很有趣的一個機轉,雖然解釋很多,學問很深,不過大致的現象就是,在一個上熱下冷的體質上,中醫師"勇敢"地使用某種熱性藥物(通常是肉桂),再搭配滋陰藥物,來達到清除上半身的發炎火氣,並溫暖下半身的循環的結果。
"王冰在《內經》“甚者從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猶龍火也,得濕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濕折之,適足以光焰詣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則燔灼自消,焰光扑滅”。明清溫補醫家根据上述理論,將引火歸原廣泛用於臨床。但由於“离原之火”理論上的不確定,造成了諸多認識上的混亂"<論引火歸原-李可學術思想探討>
從脈象上來說,補腎/熱性的藥物如肉桂附子,或是秦艽/羌活/獨活這類通督脈之絡的風藥,都能讓虛寒的下半身變溫暖,而且在使用劑量上並無太多的限制,本來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在上熱的狀況下,所有熱性藥的劑量使用/副作用的掌握,就變成很微妙的技術了,另外中醫的理論中暗示一件事,就是”能量上衝”的現象,之所以上熱,就是因為下寒所造成的(陰陽無法互守……),這個能量上行的概念(戴陽/雷龍之火)可說是本理論的中心概念
引火歸原 本身就是個非常有趣的議題
引火歸原是一個困難任務(逆勢而行/易有副作用),他的戲劇性很強,但再現性又不高,所以是很好的武俠小說題材(大誤),也是每位中醫師都希望能夠做到的大絕招。一旦達成就很帥!
因為真的蠻帥的,所以古籍經驗分享很多,大家很愛討論:肉桂用哪一種?中國土生肉桂還是南洋的清花桂?肉桂要用多少劑量?肉桂要用什麼劑型?丸劑?散劑?湯劑?泡水服用?可以找到很多很多的理論和作法,各家想法都有其獨到之處。
這世上若是再現性高的清楚現象,就不會有太多的答案和選擇。反之我們就應該重新思考這個現象是否為真?或是切入的角度(問題和定義)到底合不合理?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引火歸原與道家的呼吸吐納功法也有高度相關。至於火要歸到哪裏去,通常都說是腎中之命門,也有說法是歸到丹田(腹部)。人體背部的督脈上剛好就有命門穴,不過主治大多是下半身的虛寒症狀,並未強調引火/消除上半身發炎的效果。
再換個問法,引火歸原這個理論的精髓是「能量上衝」,良性能量(腎中元氣)轉變為惡性能量(發炎)的狀況到底是什麼?文言解釋很多,但大致上是用一個經絡不通,能量像是交流道回堵一樣逆行上衝。
在中醫經驗中能量上衝通常藉由兩個管道,一個是腹背中線系統,是任督二脈的受傷而導致沖(衝)脈的上衝,另一個是身體側面系統(膽經)。
肌筋膜脈學如何看待引火歸原的治療?
在肌筋膜脈學中,若看到上熱下寒/能量上衝者,都可以很直觀的用乾針技術來調節能量上衝的情況,簡單可以分成中線系統跟側面系統。
如果內傷是在中線系統(脈象為寸關浮滑數大,關/尺細弱弦),通常我們會尋找豎脊肌(胃俞/命門)或腹直肌、甚至骨盆底肌的肌筋膜內傷處來進行修復。若內傷在側面系統(三部皆弦但尺尤弦),則是因為臀中小肌過高的張力在水平線造成骨盆緊縮能量不足,而臀中小肌的張力又上下行循膽經路線造成症狀所致,當然其關鍵治療點就在於臀中小肌。
在確診內傷位置進行針刺之後,通常尺部沉細弱弦的脈象能立即恢復正常(或往正常方向轉變),此時寸關的浮滑數大脈象,也能在瞬間轉弱,趨向正常。修復經絡循環後,就可以跳脫上熱下虛、虛不受補、能量上衝、引火歸原……還有各種用藥細節的牢籠。
當然原則上還是要以腎/熱性的藥物如肉桂附子蛇床鹿茸……等,佐以秦艽/羌活/獨活這類通督脈之絡的風藥,再加上一些滋陰養血的藥物來搭配。但相對來說用藥就會變的相對簡單,熱性藥物的使用上也比較不易出現副作用。
總之,在「引火歸元」這個議題上,個人認為要強調先審脈用針然後再重新審脈用藥;「針藥並行而且針灸先行」。畢竟這個是困住古人很久的問題,現在已經2024年了,我們應該換個角度,從新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並實踐。
引火歸元。臀中小肌、胃俞/命門/豎脊肌/骨盆底肌,就這麼簡單,大家不妨試試。
第六屆工作坊時間及報名:2024/10/20, 11/10, 12/15
第七屆工作坊時間及報名:2025/1/19, 2/23, 3/23
關於肌筋膜脈學更多資訊請見
下圖為肌筋膜脈學中醫應用工作坊學員的課間作業(上過前兩天的課,第三天還沒上)
膽經/臀中小肌案例解說
(學員表示:左耳氣衝感與耳上痛,一開始是局部針顳側與耳朵用穴,和遠距取足臨泣,無效!! 因患者認為是眠差造成,改成用藥加味+天王加減後眠差與耳朵問題有改善。但維持沒幾天又難睡,所以改用肌筋膜理論去針,有得到正面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