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肌筋膜脈學能為牙醫師做出什麼貢獻?(牙科篇上)

肌筋膜症候群常造成許多專科醫師和病患的困擾,譬如腹直肌造成的慢性上腹痛被認為是胃病,背後豎脊肌造成的下背痛被認為是坐骨神經痛或是脊椎手術後遺症。其中很特別的是牙科,因為在接受牙科治療時,長時間保持張口狀態對咬肌和外翼肌等肌群的刺激,常常引發了肌筋膜症候群,出現疼痛或咬合異常。

即使經過各種檢查,牙齒都是正常的,但因為疼痛發生的時間點,就是在牙科治療之後,病患因此而怪罪牙醫師,實在是不明之冤。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肌筋膜脈學(乾針)初階一日工作坊

歷屆的肌筋膜脈學(乾針)工作坊口碑良好,有不少西醫朋友表示,對於乾針技術很有興趣,但是不會把脈,因而不敢參加三日的全套工作坊,為此我們設計了一日初階班,專門為西醫師、牙醫師、以及中醫系高年級學生量身打造。(手刀報名點我)


在一日初階班裏面,我們將會教您幾個好用的套路,就算不會把脈也沒關係,只要依靠經驗和肌筋膜的身體檢查,即可判斷出可能的內傷所在,並在助教老師的手把手指導下,用乾針對肌筋膜進行修復;當然在修復的前/後,也會帶領您感受脈象的變化。

本課程並非一般的大堂課(聽講看示範)。而是採取工作坊模式,手把手教學,直接針對個人缺點矯正,直接提升技術能力。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2025肌筋膜脈學回娘家(第二屆):中醫、肌筋膜、somatic disorder 與自律神經失調

各位工作坊學員們,第二屆回娘家可以報名囉!快到回娘家line群組報名,一起溫故知新喔!

我們這次的知新主題是:精神醫學x肌筋膜與中醫。
這個是臨床非常常見的議題,身為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而自慢的老中醫(本人在下我),手上其實有很多精神科醫師轉介過來的患者,我會不藏私地分享多年的針藥經驗和學術剖析,喜歡聽我的內科教學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而且我們也會介紹好用的儀器給大家試用喔!

分組跑檯目前規劃下列組別:1.超音波監測下豎脊肌針刺學習  2.危險穴位的超音波安全確認 3.浮針與乾針併用時如何避免衝突創造雙贏? 4.肌筋膜脈學乾針技術複習及考核

回娘家是我們非常用心規劃的售後服務,無比超值,無比實用!絕對是世界上最棒的課程了,如果你的朋友還沒有報名,也請幫忙通知他一下!謝啦!

---------------------------------------------------------------

在中醫門診中,有一類患者是以隱晦不明的主訴來求診的,
諸如失眠,疲倦、不明慢性疼痛、腸躁症、慢性頭痛、無法集中注意力、自律神經失調、胸悶、煩燥、甚至自己覺得某些的經絡能量不通不順……等等,這些患者常常在各科西醫門診巡迴,但檢查一切正常,最後來到中醫的門診,憑著經絡或體質理論來用藥或針灸,有些能緩解其主訴,就變成鐵粉,當然也有些不歡而散,就成為奧客或一星負評。



通常這類病人被稱之為「自律神經失調」「腦神經衰弱」或是「慮病症」,總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勁,但醫生就是聽不懂也無法解決,因此只好反復就醫,有些患者會被診斷為fibromyalgia,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rritable syndrome等等,在精神科以外的專科,多根據身體症狀的種類命名。但從精神科的觀點,這些疾患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徵,當代精神醫學的主流診斷名稱為身體症狀障礙症(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這類患者在中醫臨床執業中很常見,甚至佔了大多數的患者比例。本次回娘家,我們特別邀請到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科主任:黃偉烈副教授來擔任特別講座,黃主任是國內研究somatic disorder第一把交椅,著作等身(SCI論文有112篇嚇死人)。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肌筋膜中醫讀書會2025_課程設計理念

讀書會的講師名單一出來,很多學弟妹都尖叫了……這麼多偶像共聚一堂,我是在上讀書會還是看演唱會?

讀書會將從2025/2/9開始一直到9/7為止,每周日晚上9:30-11:00,以google會議型式進行。跟大家報告一下讀書會專題演講的設計理念,大致可分為「紮根、學長帶進門、業內延伸、和對外學習轉介」四個大方向:



我們團隊非常用心地規畫了這個讀書會,從章節的安排,導師的邀請,到學制的建立,希望大家能享受肌筋膜讀書會的無比樂趣,並從中得到實質的臨床幫助!

報名表單:

A組:讀書會正式成員  (需報告/做PPT/錄影上傳)

B組:在職旁聽 (不需報告)

C組:在校生旁聽 (不需報告/學生價)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工作坊課後心得_第六屆_彭啟豪醫師

肌筋膜脈學課後心得 (彭啟豪.太極中醫師

連續三個月,雖然只有三天的課程,但都是非常實用的技術和心法,需要花時間慢慢內化。以下分享我的心得:

1. 更細緻的診察:從學習畫脈圖開始,將抽象的脈形體感圖像化,也可以讓醫者間互相溝通。對我來說,更重要的則是學習各種理學檢查(PE)。更精準的定位受傷的肌筋膜,並給予治療。

2. 穴位的重新思考:我們學了十二正經、各種奇經八脈,還有董氏奇穴。全身那麼多的穴位,究竟要選擇哪個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療效呢?

若以筋膜膜的針法思考,可以重新理解傳統穴位的臨床意義,跳脫固定取穴的思維,讓全身都有可能是治療點,一切以脈診和PE為依歸。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超音波監測下乾針搞定半年打嗝

26歲男性,每天早上睡醒後開始打嗝到中午已經半年,當然吃不下早餐,食慾不振,瘦了不少。期間到醫院做過各種檢查均正常,吃中藥或西藥皆無法改善。

初診時,脈象顯示右關弦按之無力,肌筋膜脈學顯示,為腹直肌受傷引動代償之脈象。腹診發現右上腹有壓痛點,與病人討論過後,決定在超音波監測下進行乾針治療,引發腹直肌收縮解除肌痛點。




一次即治癒,皆未復發,最近因感冒回診,三個月來長了不少肉,更帥了。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年輕中醫師一畢業就趕快來學肌筋膜脈學喔!

#中醫紅海時代,年輕人要如何安身立命,在一片醫美和減肥的風潮下,保有自己治病的初衷,奠定自己的病人群?


學習肌筋膜脈學是一個可行的路。西醫的肌筋膜症候群是比較新的一個學門。像我是2000年畢業的,並接受訓練成為家醫專科醫師,但基本上在養成過程中沒有接受到這方面的正式訓練。肌筋膜的知識都是自己進修、看書並臨床體會學習而來。(這個現象到現在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啦!學校沒有教,別人不會我們會,這就是年輕人的機會!)

許多上過課的學員,憑著肌筋膜脈學的加持,已經在兩三年內找到了死忠病人群,也對自己的醫術和治療過程產生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