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把脈為什麼要畫圖_肌筋膜脈學

望聞問切之中,脈診是中醫最迷人的part。而在肌筋膜脈學的世界裏,脈診圖是「先天童子功」。從學習肌筋膜脈學的第一天起,每天都不間斷地畫脈診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地訓練脈診的觀察力,而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後讓脈診成為我們指引治療方法及評估體質的強力工具。


「畫脈診圖很麻煩咧~~~可不可以不要畫呢?」很多學員都會有這個疑問。我們先來聽聽資深學員謝醫師的說法:

「我現在不管是疼痛患者或是內科患者,都一律畫脈診圖。」

「你覺得把脈時畫脈診圖,跟不畫圖直接把脈治療,有什麼不一樣嗎?」

「嗯……就是在畫脈圖的時候,會更認真的去思考為什麼。為什麼這個脈會長這樣,為什麼我要用這個藥物/針刺。跟以前把完脈就開始治療不太一樣。」

「後來會發現在某些患者身上,藥物對脈象和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下次遇到一樣的狀況,就可以套招使用,慢慢累積自己的絕招。」

因此對於每個工作坊學員,我們都強烈要求,務必養成畫脈診圖的習慣。作用有三:

1. 用清楚圖案取代模糊的文字,記載更多的立體資訊。

2. 清楚地檢視治療手段的成效。文字會渲染,記憶力不可靠

3. 累積多年記錄,掌握患者體質的周期變化。認識愈久照顧愈好!


尤其,對於肌筋膜脈學初階要進入中階時,要執行「多層次診療」,也就是進行:把脈→治療→再把脈→再治療→再把脈→再治療→再把脈……所謂把無止境的動作。這時就一定要靠每次把脈的脈診圖來做前後的比較。



多層次診療,是醫師花比較長的時間,對於較困難及複雜的患者,嘗試從肌筋膜張力線的源頭到末梢,進行標本共治的方式。在每次治療後把脈,重新評估患者的整體筋膜張力變化,更加掌握中醫治療中「牽一髮動全身」「頭痛醫腳 腳痛醫頭」的原理和應用。在脈象變化的密切追蹤之下,每個治療動作對身體的影響,將會被清晰的看見。而醫師的技術也會因此得到飛躍式的升級。

我個人一直很在意脈診的資訊是否有詳實的記錄和保存,因為自己的記憶力不算好,尤其是跟陽明醫科的那些有眼球照相術的怪物同學們相比的,所以我從很年輕時就開始養成把脈時畫圖的習慣,並且掃描進電腦存檔,做為前後的比較。結果,這個習慣為我帶來了驚人的回報,不但增進了中醫內科把脈開藥的能力,也藉此研究出脈象中筋膜資訊,甚至以脈診來評估病人對新型治療的反應。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從肌筋膜角度,來治療慢性攝護護腺炎,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緩解氣喘,慢性腹痛,腸躁症,暈眩頭痛,蕁麻疹、嚴重口瘡,胃食道逆流,焦慮/憂鬱的肌筋膜共病、肩頸腰背膝肘髖腕的慢性疼痛,找到潛藏的內傷或疤痕……等各種疑難雜症,而獲得各界的轉診和推薦,也有很多人特地從國外回來就醫。

這樣的模式(每個病人都畫脈診圖),我們持續的發展,研究出任督二脈內傷受損的修復方式,研究出神經微沾黏的處理,打造出合作團隊……這一切一切,持續的進步,都源自當年,畫脈診圖的好習慣。因此在整個肌筋膜脈學的教學中,我們都不厭其煩的要求,因為畫脈圖不只是為了當下的門診,而是為了十年後的飛躍成長。


畫圖不難,多多練習而己;摸(看)到什麼就畫下什麼。

難的是一直持續下去,難的是自我檢驗的時刻。

因為,"肌筋膜脈學的本質,就是嚴格的自我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