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胃食道逆流,中醫居然說我是重症!

「是啊!你是重症。元氣虧損的重症!」

因為食道逆流,王先生不知道已經看了多少的醫生,西藥也乖乖的吃了半年多了,胃雖然已經不再灼熱 ,但是最近一個月來,精神體力愈來愈差,想說來改吃中藥試試。

中醫師把完脈,居然跟他講這是重症,不會吧!這醫生是不是在唬人呢?


 


「雖然對西醫來講,你只是胃病,但是從你的脈象來說,摸上去好像很正常,按下去之後,卻彈不起來,這是腸胃的元氣受傷,是經年累月的操勞過度所造成的。」

「對中醫來說,脾胃元氣的受傷,就是一種重症,一定要耐心調養。西藥已經吃這麼久了,症狀也沒有完全恢復,而且新的問題會一件一件慢慢的出現。」

「你這個狀況需要用補藥來處理。三個月到半年之後,你的狀況一定會好轉。我開「鎮攝湯」給你喝,記得分多次一點,小口小口慢慢服用。」中醫師雖然年輕,言語之間透露著肯定與自信。


鎮攝湯是什麼?聽起來很厲害,可以降妖伏魔嗎?


鎮攝湯是清末民初,中西整合派名醫張錫鈍所創的方子。可治療脾胃真氣受傷的胸悶症狀。

臨床上,胸悶是胃食道逆流在西醫治療下最容易殘留的症狀,往往火燒心、噯氣在PPI的治療下都好了,但是就是常常感到胸口悶悶的,好像食物沒有消化,呼吸不太順暢,而且,伴隨著疲倦感或睡眠障礙。

這類病人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無法停西藥(PPI),往往停了藥沒幾天,之前的胃熱胃痛噯氣全部都跑出來。因此來看中醫時,常常都已經斷斷續續服西藥一兩年了。

 張錫純說:「鎮湯治胸膈滿悶,其脈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氣外泄,沖脈逆氣上干之症,慎勿作實症治之。若用開通之藥,兇危立見。服此湯數劑後脈見柔和,即病有轉機,多服自愈。」


醫生你可以講白話文嗎?


 OK,講白話。所謂「胃酸.逆流」,從一開始問題就不在於「胃酸」,而在於「逆流」。胃酸是好東西啊!又可以助消化,又可以殺菌,為什麼要用制酸劑把胃酸中和掉呢?這樣一來,消化食物的能力不就變得更差?精神體力當然就每況愈下了。所以一停西藥,胃酸分泌後,又整個逆流上去。

 胃和小腸的蠕動,包括磨碎食物,把食物碎塊壓成團,然後推動,需要胃裏面不同肌肉層各個位置精密的協作。由大腦及自主神經在無意識狀況下運作,其實是很複雜,高整合度的神經功能。所謂複雜,高整合度的神經功能,就是我們講的元氣。


元氣怎麼看?望而知之謂之神?


一個有元氣的人和一個沒元氣的人站在一起,雖然都有呼吸有心跳,站得好好的不會跌倒,但是一舉手一投足,眨個眼睛,說兩句話,反應的速度和說話的內容,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

這就是大腦中複雜,高整合度神經功能的展現。所謂的元氣表現在這個當然,也同時展現在腸胃的功能上。沒有元氣的胃,雖然食物也是會消化蠕動,就是方向常搞不清楚,該向下的不向下,食物和胃酸就逆流到食道去了。


鎮攝湯的使用時機是什麼?


 因此,張錫純特別叮嚀,初按有形的弦脈是肝氣上衝,按下去之後起伏無勢,是真氣虛。好比小狗逃家,掙脫鎖鏈,已經到籬笆旁了,這時若拿棒子去追(開通之藥),一定狗急跳牆(兇危立見)。一定要拿出美味肉骨頭來把牠引誘回來。

所以呢,這種症頭是不可以使用清熱解毒藥、大苦大寒的藥物,比如:大黃、黃連等。正確的方法,是使用大補元氣的野台參,配合平穩肝氣的藥(代赭石+山茱萸),加上調理脾胃的藥(半夏、茯苓、芡實、山藥)→後面三味其實就是四神湯)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方子的加減,在書中的原文內,有去芡實加白朮,轉換的時機值得玩味。個人做法,不妨在一開始就去芡實加大劑生白朮,同時改善大腸的消化和蠕動,補中有消,也頗實用。

山茱萸、赭石、人參的劑量,都可以依脈象和症狀靈活調配。有的時候吃了藥3-4天後,病人也會出現胃酸增加的情況,能忍則忍之,不能忍的話,加點知母、蘇子、蒲公英,稍微清理一下胃熱也是很實在的解決方法。(附上原文於文章後)


善用中醫藥特色,改善生活品質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其實胃酸逆流也不是絕症,但造成的生活品質下降,卻跟心臟衰竭是同樣的等級。張錫純在100年前就提出這個好方子,針對現今時代,長期服用PPI制酸劑的患者,正巧是治標又治本的良方。

這個方子我臨床上已經使用十多年了,平穩又有效,也治好了不少「重症」,推薦剛畢業的中醫師們,不妨試用看看。其實這些道理中醫界的老鳥們都懂,也都比我更厲害,小生在下就趕緊告退,別再斑門弄斧了。XD


內行看門道在這裏!


鎮攝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

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服此汤数剂后脉见柔和,即病有转机,多服自愈。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轧细,五钱)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去净核,五钱) 清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服药数剂后,满闷见轻,去芡实加白术二钱。
脉之真有力者,皆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

和缓者脾胃之正脉,弦长者肝胆之正脉。然脾胃属土,其脉象原宜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故六部之脉皆有和缓,乃为正象。今其脉弦而有力,乃肝木横恣,侵侮脾土之象,故知其脾胃虚也。

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今因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此时脾胃气化不固,既有外越之势,冲气复上干而排挤之,而其势愈外越,故其脉又兼大也。

一媪,年过六旬,胸腹满闷,时觉有气自下上冲,饮食不能下行。其子为书贾,且知医。曾因卖书至愚书校,述其母病证,且言脉象大而弦硬。为拟此汤,服一剂满闷即减,又服数剂全愈。

一人,年近五旬,心中常常满闷,呕吐痰水。时觉有气起自下焦,上冲胃口。其脉弦硬而长,右部尤甚,此冲气上冲,并迫胃气上逆也。问其大便,言甚干燥。遂将方中赭石改作一两,又加知母、生牡蛎各五钱,浓朴、苏子各钱半,连服六剂全愈。